博客年龄:17年11个月 访问:?次 文章:313篇
没事偷着了
前几天,早上活动回来,碰到两位下乡女人推着车子站在河边树林小道上。车子上各有一车蔬菜和水果。不用问,是躲城管。我买了一些东西,由于听他们俩一直在交谈城管的事,就随便问了一声:现在城管还那么厉害?结果听了一大堆抱怨,总结如下:一是,不规则出现,不定啥事时候,突然出现在背后。另一位说,好像也有规律,就是大约十一点左右出现较多。我觉得不可信,现在正是八九点,离十一点还早着呢,干嘛就吓成这样?二是,作风泼辣,拉着摊子就走,不管其他。小摊主在后边苦苦哀求无用。三是,处理随意。两位小摊主都有去追要财物的经历,毕竟是一辆车,一车货。他们描述说,城管的办公处,到处都是蔬菜水果小商品,能要回来,但是比较费劲。一般要交一些罚款,多少难说。至于货物,多半会缩水很多。城管的午饭,就在这些货物中出。这也是那位小贩坚持十一点容易被查的原因——快到饭点儿了,城管就会说,出去看看有啥吃的。意思是,查到什么是吃什么。很不挑剔。我就顺势跟他们说,你们出摊,是为这个社会做贡献,活跃经济。因为你们的形式灵活,地点多变,很方便一些人的购买。因为有的人早出晚归,根本没有时间逛街买东西。上班紧张,更是没办法网购。所以,上下班路上,能看见你们,随便买点儿东西,很方便。开着大奔的人,肯定不会觉得你们有用。总的来讲,你们是为社会做贡献,不要躲躲藏藏,社会、国家应该鼓励你们,补贴你们,免去你们的出摊管理费用。他们白了我一眼,尴尬第笑笑。
没想到,刚过两天,网上忽然传来总理鼓励小摊的消息,真是喜出望外。难道总理听见了我跟小摊主的谈话?了解了民情?后来细看,发现人家成都早就搞起来了。
早就听说,湾湾的九十年代就是鼓励小摊的。现在是不是还如此,不得而知。但是看见湾湾的摊贩之多,每家都喜乐融融的样子,好像不会被城管追吧?
不过刚过几天,就听说很多城市开始抱怨,说地摊经济如何不适应。如果让我里评论这种反弹,只有三个字:塔马德。
听说抱怨的城市主要是这么说的:1、脏乱差回来了。2、地摊回来了,但是经济还没有。针对这两点,我想说:
第一,脏乱差不会跟以前一样的,曾几何时,地段任叩早就被赶走了,哪里有撕拉乱建?连早市都被赶走了,哪里来的脏乱?这些都不是根本,根本问题是:地摊之所以出现,是有人需要地摊。有人需要地摊养活自己,有人需要地摊满足自己。什么人会需要地摊呢?低收入,无业人员。这些人找工作不好找,想挣点钱。如果自己家里趁着各种豪,那肯定不需要地摊的。地摊是折叠的城市里的一道风景,他的存在,可能给上层社会造成一些不便,但是也给上层社会提着醒:折叠的另一部分,是这样的。
第二,地摊拯救不了经济,这不是一个定论,也就是说,地摊对经济复苏会不会是一单妙药?回答是不肯定的。地摊毕竟小规模,总量怎么也比不上国企央企,所以,经济增长肯定不会是大量的。再说,地摊经济应该不收管理费吧?那么税收也不能指望他吧?所以,地摊经济不是振兴国家经济的灵丹妙药。但是,地摊的存在,是国计民生,因为他关系到很多依靠地摊来养家糊口的人的生存问题,发展问题。有地摊,就给了底层一点儿希望。有人会说,是国企央企重要,还是地摊重要?我说不能比,这不是一回事。不过,如果一定要比,那我觉得还是地摊重要。地摊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势,是有生命力的。看看去,那个国家没有地摊?多发达的国家都有地摊,都有可以临时讨口饭吃的方式。可是国企央企可不一定,年年巨亏,依然活着,不如没有。
地摊的复活,也复活了很多形式主义的地摊。这个,真没办法。除非,上头说了,不搞形式主义,那就有了纯净的地摊。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